自南亞大海嘯之後,東南亞海岸各地建立了海嘯預警系統,每個人都認為有其必要。然而,一但警報連續發佈卻沒有真正發生海嘯時,多少會有如「放羊的孩子」質疑,這考驗著的領導者的決策。
2022大海嘯電影所涉議題眾多,例如,島嶼的開發,興建賭場;政治上,反對黨的杯葛;京都議定書;泰國佛教和泛靈信仰的融合…等。我無法一一記錄,這個應該由觀眾自己去體會。我特別有印象的是總理和預測地震的博士不顧自己的生命只願成全大我的行動。
我們或許會對這一類的災難電影感到麻庳甚至感冒,我們或許知道這些電影傳達著「人和自然」應當有的態度或作為,但只要我們沒有產生行動,我們只是任憑地球在我們眼前漸漸生病而死去,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毫不覺察。
電影中,男主角認為動物的遷徒代表氣候將有異常,但為什麼動物能夠感覺,人類無法感覺?我認為原因在於人類世界有太多資訊充斥,而人類只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資訊;動物則依靠直覺。我想我也常常依靠直覺,先依直覺決定這是不是應該閱讀的資訊,再來決定資訊是否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