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東南亞多元與發展:印度尼西亞》

Take-off from Manado, North Sulawesi, Indonesia 我有訂閱聯合國電台華語廣播的播客(podcast),聽了2010年11月27日的華語廣播前,我正好在閱讀《東南亞多元與發展》的印尼篇。這一天的幾則新聞正好和印尼的發展息息相關,分享幾個議題,希望藉此能夠對印尼這個國家有深一層的認識。

我讀《The New Migration》

Washington Greets Immigration Rally 隨著蘇聯瓦解和馬克思主義的消退,移民也開始有了新的形態。在台灣,我們稱那些來自東南亞而居住在台灣的人是「新移民」,不論其是因為結婚、工作而來的。對整個中國而言,我們也可以說那些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離開中國大陸的人是「新移民」,而這些新移民許多都是有高教育水平、城市化且有專業技能的人,在《The New Migration》主要討論的是那些來有較好的教育和技能往西方發達國家定居的移民,早期這些人來自台灣和香港,改革開放後,福州、上海等地的人也開始外移,有所謂「人才流失」(brain drain)的情況。

我讀《「遲到的現代性」的追逐:台越跟國婚姻中的「羞辱」與「尊嚴」》

 當一個地區被殖民過的話,在殖民者離開之後,當地人對於「現代」的想像通常是來自殖民者的。(我想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殖民者都是具有某些方面的優勢,才有機會去殖民他人。)而當地知識精英為了從過去被「羞辱」的脈絡下,找到「尊嚴」,訴諸「國族主義」的情感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李美賢老師的文章《「遲到的現代性」的追逐:台越跟國婚姻中的「羞辱」與「尊嚴」》從台灣和越南兩個地方來說明這樣的情況。

我讀《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

蘭嶼達悟人的精神疾病 看了蔡友月的《達悟族的精神失序:現代性、變遷與受苦的社會根源》的報告,我有以下心得。這二、三十年來,蘭嶼達悟人的精神疾病比例增高,而且是台灣人的五倍以上,蔡友月認為這和其歷史社會根源、社會文化處境和生活經驗有關。公共衛生說「健康」也是基於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方面,我想這就是因為蘭嶼人在生理或社會上無法滿足(就像馬斯洛說得生存需求),而必須離開蘭嶼到外地工作,於是產生了心理上的不健康。

《Les Fils du vent 2》企業戰士因咩差事跳多跳

images 我想《Les Fils du vent》(中譯:企業戰士;港譯:因咩差事跳多跳)這一系列的法國電影都是為了推廣「跑酷」而製作的,在第二集當中這個跑酷團隊來到泰國,不小心介入了三合會(華人的秘密會社)和山口組(日本人的秘密會社)之間的糾紛,下面分享觀影心得:

我讀《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外籍配偶移民為研究案例》

観音前の婚姻圖 中文是很有意思的文字,特別是遇到「性」這個字的時候。我現在在讀《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外籍配偶移民為研究案例》時,斷句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文章到底是在講「現代」性想像?還是「現代性」想像?當然你閱讀英文標題Imagined Modernities就知道這文章是說「現代性」,我這不是要說什麼英文比中文好,我想表達的是中文的彈性和高度的可再塑性。(我又不可避免的使用了「性」這個字。)這不是重點,我主要想和大家分享《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外籍配偶移民為研究案例》的閱讀心得:

我讀《偶然生為亞裔人:一位ABC的成長心路》

偶然生為亞裔人The-Accidental-Asian 《偶然生為亞裔人:一位ABC的成長心路》是一本滿有意思的書,光書名就有兩個吸引人的賣點,「亞裔人」和「ABC」。作者是劉柏川(Eric Liu),曾受邀到白宮擔任柯林頓總統的演講撰稿人,在美國是屬於相當主流的一方,不過他是黃皮膚的人。下面和大家分享讀書心得:

我讀《Globalization and migration: some pressing contradictions》一

Strangers of strangers「移民」是一種全球變遷的結果,也是一股改變移出國(社會)和移入國(社會)的強大力量。它最明顯能被感受到的就是經濟層面上的影響,但社會關係、文化、國族政治和國際關係也深受其影響。Stephen Castles總結全球化和移民之間有九個矛盾的地方,九個矛盾的地方包括:納入與排除、市場與國家、財富與貧窮、網絡與個人、全球與在地、經濟與環境、現代與後現代、國家公民與世界公民、向下全球化與向上全球化。這一篇包括:納入與排除、市場與國家。

我讀《Globalization and migration: some pressing contradictions》二

 「移民」是一種全球變遷的結果,也是一股改變移出國(社會)和移入國(社會)的強大力量。它最明顯能被感受到的就是經濟層面上的影響,但社會關係、文化、國族政治和國際關係也深受其影響。Stephen Castles總結全球化和移民之間有九個矛盾的地方,九個矛盾的地方包括:納入與排除、市場與國家、財富與貧窮、網絡與個人、全球與在地、經濟與環境、現代與後現代、國家公民與世界公民、向下全球化與向上全球化。這一篇包括:網絡與個人、全球與在地、經濟與環境。

我讀《Globalization and migration: some pressing contradictions》三

Global Citizens Plaza (Chapman University) 「移民」是一種全球變遷的結果,也是一股改變移出國(社會)和移入國(社會)的強大力量。它最明顯能被感受到的就是經濟層面上的影響,但社會關係、文化、國族政治和國際關係也深受其影響。Stephen Castles總結全球化和移民之間有九個矛盾的地方,九個矛盾的地方包括:納入與排除、市場與國家、財富與貧窮、網絡與個人、全球與在地、經濟與環境、現代與後現代、國家公民與世界公民、向下全球化與向上全球化。這一篇包括:現代與後現代、國家公民與世界公民、向下全球化與向上全球化。

我讀《Nationalists Among Transnationals: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Idea of China, 1900-1911》二

mingbao民報 相較於清近,直線或持續進步的史觀顯然不是改革派或革命派的論調,在改革派和革命派的腦子裡大概都是社會達爾文思想的那一套,在競爭的環境下,若無法變得具侵略性或帝國主義則會被摧毀或殖民。而引起漢種族主義是最容易將反滿族的思想鑲嵌在白人和黃人種族優越感的脈絡下。

我讀《Nationalists Among Transnationals: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Idea of China, 1900-1911》三

左四為歐榘甲ou_qujia 改革派的主要對象就是華僑中那些具有專業能力的人,例如教師、老師、官吏或記者。他們透過現代媒體,如報紙、雜誌或小冊子去擘劃中國的現代性。到了1908年,保皇會還發動了一次抵制日本貨品的運動,華僑也動員起來去給清廷施壓。在美國,康有為和梁啟超支持美國華僑修「中國人排除法案」。保皇會,特別在美國受到那些有錢的華僑支持。這些華僑都相信一但中國經濟版圖擴張了,他們就有機會賺錢了。改革派的人提出了逐漸現代化的中國,也將資本主義和儒家思想結合在一起,造就今日在環太平洋地區仍有的「儒家資本主義」(Confucian capitalsim)的濫觴。

我憑什麼到泰國教華語?

Learning我是黃玉樹,現在就讀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國際華語學分學程」,曾經在大學時期參加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的「華語師資培訓週末基礎非學分班」並取得結業證書。有幸遇到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選送華語老師赴泰任教的機會,我要把握這機會,為推廣台灣文化盡一份心力,也為台灣華語教學在泰國紮根、深化。

我讀《星馬華人與辛亥革命:回顧與檢討》一

追隨中山先生革命運動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中國革命同盟會各分會成立之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僑和其它東南亞地區的華僑一樣,都是支持革命運動的經濟來源。但在孫中山親自主持東南亞第一個同盟會分會新加坡分會設立後,吉隆坡分會和檳城分會也陸續設立,這也奠定了東南亞作為中國革命大後方的基礎。

我讀《星馬華人與辛亥革命:回顧與檢討》二

Singapore River Festival 從一九○○年開始,在多次起義失則後,參加革命行動的革命黨人開始以新加坡作為逃亡的目的地。除了這是一個安全的避難地之外,這些志士更想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推動中國的革命事業。當地的同盟會領袖為這些志士安頓處所,許多人被介紹到農場或橡膠園坵工作謀生。同時,受到越南法國殖民政府驅逐,孫中山也讓這些革命黨志士往新加坡安置。

我讀《Nationalists Among Transnationals: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Idea of China, 1900-1911》一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mark and period 1795 CE China porcelain (2) 領土國族主義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夠讓各國當局所接受的形式,然而對領土外則會以種族或文化等社群的訴求,來尋求符合其需求和利益的論述。中國這個悲情的國家,在1900年到1911年間有三個團體在國族主義這樣的論述下角力,他們分別為清廷、康有為領導的行憲改革派和孫中山領導的共和革命派。《Nationalists Among Transnationals: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Idea of China, 1900-1911》則揭示了這三個團體如何動員海外華人。

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藏書之家》之我感

藏書之家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藏書之家》一開始就吟唱這卦辭,好好聽,直到劇終仍餘音繞耳。有幸到南投縣私立普台高中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表演,覺得非常開心、也非常珍貴,前一天才看到中天新聞台在廣告放送這個消息,今天就有機會目睹果然名不虛傳,滿富教育意義、文化氣息。下面分享心得:

我讀《Chinese Communities in Postcolonial Southeast Asia》五

Old chinese temple in Klang, Selangor, Malaysia. Balance body and mind. 由於日本的佔領,馬來西亞有一股反日的游擊勢力,這是在英國官員提供武裝,由被禁的馬來西亞共產黨領導,這大部分由華人組成。後來,從反日轉向反帝國,馬來西亞開始考量獨立出來。

我讀《Chinese Communities in Postcolonial Southeast Asia》六

Chinese Garden, Singapore 泰國不像印尼或馬來西亞,沒有受到歐洲殖民經驗,而暹羅統治者從來也沒有將華人放置在高於土著的位置。華人在泰國未建立現代國家之前,一直是被整合到舊有的政治階層裡的。華人文化上的認同的有無,從來就不是暹羅統治者所在意的事。直到「泰」國族的出現,這個具有排他性文化和族群認同的概念,華人才被視為是外來者。

《Chinese or Non-Chinese? Trans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of the South Seas Diaspora》by 吳燕和

David Wu 人類學家吳燕和到暨南大學演講,題目是《Chinese or Non-Chinese? Transnational Identity Issues of the South Seas Diapora》,恭逢其盛,也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我讀《Chinese Communities in Postcolonial Southeast Asia》四

PDI political rally Jakarta 請問一個國家(nation)是不是只能只有單一個「國族文化」(national)?如果是,那哪一個文化可以作為該國家的國族文化?對於在東南亞佔少數的華人而言,文化上的認同,可能和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認同就會產生不協調了,特別是在經濟優勢和政治弱勢的矛盾之下。

我讀《Chinese Communities in Postcolonial Southeast Asia》二

TUN M 在西方殖民勢力從亞洲退出之後,情勢對東南亞的華人也開始改變。一些新興獨立國家開始反華(anti-Sinitism)的舉措由來以久,下面分享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本地土著對華人態度的轉變。

我讀《Chinese Communities in Postcolonial Southeast Asia》三

Thailand Wat Temple 菲律賓和馬來西亞與印尼的發展則不太一樣,從鴉片戰爭之後,大量來自中國移民湧入菲律賓,這些都是受西班牙人農業勞動力需求而招募來的。而這些較晚到的新移民,很快地就取代了那些曾經屬於華人混血麥士蒂索人(Mestizos)的經貿角色。

我讀《東南亞多元與發展:國家的角色》

Alien Nation2 「國家」乃涉及一系列的制度、政策和世界觀組成,作用是組成政府、界定疆界、維持社會秩序並與國際維繫關係;「國家意識形態」則是國家用來穩定政權並將國家秩序與社會或公民進行連結的一套價值,它「指的既是心理層面的信念體系,同時也是將這種抽象的信念體系落實到實際政治行動方案的連結」 。

我讀《東南亞多元與發展:性別與發展

Ladyboy Mambo Cabaret Bangkok Thailand 11 東南亞地區的性別平權,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相較於其它地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然而在各大宗教、西方資本主義進入之後,東南亞的女性也逐漸成為受壓迫的對象。

我讀《公民身分差序與中國「農民工問題」》

人在囧途 資本主義的發展或許無法促進平等的公民身分,也就是其不一定能夠造就普同公民權。即便在歐美民主國家,公民和公民團體之間仍因為種族、族群或性別等不同因素,而有差別待遇。當然,非民主國家歧視性的差別待遇更嚴重。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之後,逐漸邁向資本主義,但這沒有為中國大陸廣大人民帶來更平等的公民身分,反而加劇了不平等。

我讀《Chinese Communities in Postcolonial Southeast Asia》一

PHILIPPINE NEGRITOS LOOKING FOR FROGS 華人的適應能力在太平洋戰爭的時候開始受到考驗,那時候的歷史條件變動之快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對華人的利基也在這時候出現,從手工業、小販到小商店、貿易,甚至還有大享。殖民者和當時的政權都相當依賴華人協助以管理財政系統和建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