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謝國平《語言學概論》的〈語意學〉:語意成分

IMG_0930 
語意學是對於「意義」的研究。研究的是語詞、句子等的意義。換言之,是對詞語句子等的意義進行的研的一門學科。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母語使用者如何從語句獲得其正確的語意。

韓國BTOB(Born To Beat)的《裝可愛》(귀요미,Guiyomi/Kiyomi,คิโยมิ)

PIC_0288 
如果台灣有一點點喜歡「裝可愛」的陰影,我想大概是來自日本殖民的五十年;韓國流行文化襲捲亞洲,日本似乎不再是「裝可愛」的代表,大家都跟著韓流一起裝可愛。不知道是我個人的偏誤(搜尋的方法)或客觀上是如此,除了韓國很多「裝可愛」的視頻外,大概最多「裝可愛」的視頻是來自泰國。下面連結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視頻和大家分享:

我讀謝國平《語言學概論》的〈句法學〉:句法規律、變形語法(詞組律、變形律、共存限制)

IMG_0561 
語言學家試圖將內在的語言能力描述出來,即透過「句法規律」加以描述。句法學的存在,前提是句子有結構,依一定規律組成。句法規律,例如:

我讀謝國平《語言學概論》的〈句法學〉:句法的能力與句子結構

IMG_0202 
句法學研究的是句子的結構,因為句法學存在的前提就是是句子有結構可言。「句子」,在語言中,是獨立而完整的表達單位。句子裡頭,最直接的詞語排列組合方式,是有規律可言。對於母語使用者而言,在句子的層次裡頭,是與生俱來的語言能力,該能力可以知道句子詞語出現的順序是否符合母語者的使用習慣。

一個為世界語言分類的方法:從詞彙的結構下手(取自謝國平《語言學概論》的〈構詞學〉)

IMG_0436 
在歷史比較語言學中,人們會依語言的親屬關係將之分類;而最常用的分類標準,仍屬詞彙結構的分類,兩種基本的種類為:分析性語言(又稱「孤立語」anlytic langauge或isolating language)和綜合性語言(synthetic language)。

華語教師如何給學生解釋詞的結構?(取自謝國平《語言學概論》的〈構詞學〉)

IMG_0359 
分析一般的詞項的結構,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具有先後順序的「線性結構」或稱「水平結構」,而當包含較多詞綴的單字,則更容易看出詞的組成也具「層次結構」。詞的結構,通常和句法有關係,例如華語的詞彙結構就有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動賓結構、主謂結構和動補結構,例如「幫忙」和「幫助」是兩個語意幾乎相同的詞位,但因為內部結構不同,造句時就會有不同表現。

我讀Charles Li和Sandra Thompson《漢語語法》的〈時貌〉:了

IMG_1109 
時式(tense)的記號指的是情況發生的時間跟談話時間的相對關係,在英語裡字尾-ed就表示情況發生在談話時間之前;時貌(aspect)則指情況本身如何從其內在結構加以了解。華語的動詞時貌有四種:

我讀吳又熙《應用語言學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上的功能研究》的〈學說與實例〉:衍生語言學

IMG_1213 
與結構學派對立的則是「衍生學派」,他們主要興趣在於探究「語法的來源」,其認為「語法」實際上只是天賦能力的另一個名稱,因此我們不知不覺地、不需要學習語法,就能運用自己的母語。

我讀吳又熙《應用語言學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上的功能研究》的〈學說與實例〉:結構語言學

IMG_1101 
語言學的成果被應用,我們稱為「應用語言學」,而這樣子的應用,大多發生在語言教學,所以語言教學常常被視為應用語言學中很重要的一環。應用語言學中,有兩個幾乎對立的學理,一是結合行為心理學的結構語言學,一是結合認知心理學的衍生語言學。

對英語母語者的華語老師必備常識:英文和中文的「詞」在語言學上的差異(取自謝國平《語言學概論》的〈構詞學〉)

100_8798 
對漢語而言,中文裡頭所書寫出來的方塊字,都可以知道其形體和讀音、可以掌握其意義,除了少數如蜻蜓、蚯蚓、螳螂、葡萄、蝌蚪等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在字典裡頭也找不出一個字、一個字的意義,字典會寫「查『蜻蜓』條」,除了這些聯綿詞外,大多數的一個一個的方塊字,都有字形、有讀音、有意義。「字」,就文字的形體來看,只是書寫單位,用以記錄語言、語音用,透過常定俗成的符號。在中文裡,字和詞的界線不太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