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東南亞多元與發展:工業化與貿易》二

IMG_1775 透過國家的力量來發展大規模且回收緩慢的工業可以在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幾個國家中看到。印尼從出口石油賺來的大筆外匯投入鋼鐵、武器、通訊、造船和航空等重工業,但經濟上並未因為有這些國營企業而有太大的成長,除了勞工成本較低之外,高端技術仍得從國外引進;馬來西亞也發展重工業,以普騰這個國營汽車較為成功,因為汽車產業的技術要求較低,這也提供了大量馬來人工作機會。新加坡政府則和三個外國企業,德州儀器、惠普和佳能合作營建晶圓工廠,並扶植航太科技。
 
除了跨國企業和國營企業之外,東南亞地區的私人企業很多掌握在華人手中。泰國最成功的有卜蜂公司,其它百大富有的企業家中,有90巴仙都是華人家族。另外,有一些印宣的蠟染布、菲律賓的貝殼製品或藤製等小小私人產業,在家庭後院就能生產的小東西都是由華人所掌握。各地的華商都試圖和主政者建立互惠的關係,例如林紹良就一直和蘇哈托家族有良好的關係。一但東南亞政府開始重視私人部門的活動和中小型企業時,對華人的歧視就有可能減緩。
 
工業持續發展,也帶動服務業發展。服務業可以分成消費者服務和生產者服務,對消費者服務的就如旅遊業,對生產者服務的就如顧問、會計或貨運…等。和作者一樣,我也認為服務業在東南亞有相當國際化的發展,包括管理、金融、廣告等。下面是兩個在泰國播送的商業廣告,Dutch Mill為泰國本土的品牌,但卻由韓國的Rain來代言;Pepsi是家喻互曉的國際品牌,營造日本的氛圍,讓泰國很紅的Mario Maurer代言,可以猜想其交互作用下,泰國人民對國際化的響往。
 
 Dutch Mill:
 
 Pepsi:
 
服務業的管理是相當複雜的,從大規模的銀行借貸和資金管理,到小型個人的攤販;從國營企業的航空公司,到當地居民往返村落和都市的交通工具。其中,金融營運在為東南亞服務業當中最具有啟發性,除了銀行服務外,包括保險、證券、年金等服務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經濟發展是建立在有穩定的政治和健全的金融部門。大體而言,東協國家由新加坡擔任東南亞出口策略的領導者,泰、馬、菲、印尼則跟在後面。延續歐洲殖民時代出口的目標,但重心由殖民母國轉移到亞洲內。菲律賓和美國、馬來西亞和英國、印尼和荷蘭的貿易連結都減弱甚至近乎沒有。東南亞地區的貿易連結,因為互補性和地域鄰近等動機,開始重新連結。如日本對東南亞直接援助、投資或貿易;緬甸、寮國則和中國大陸、泰國有貿易連結;越南則和新加坡;美、歐、日則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主要出口目的地。除了新加坡,其它亞洲三小龍也積極對越南投資。丁善理在胡志明市第七郡打造富美興正好可以作為我們理解台商在越南投資的力度。
IMG_2006
 
貿易策略可以內向也可以外向,外向的政策追求自由貿易和出口擴張,內向的政策則為保護主義和進口替代。新加坡一直是以自由貿易為導向的國家,而其它國家除了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之外,也大致依外向策略為主導。印尼和菲律賓就在1980年代,由原本內向的政策逐漸導為外向。東南亞國協,原先因為政治而組成,也希望透過關稅的削減來成為為經濟服務的團體。這樣東協自由貿易的區域,在今年(民國九十九年)加入了中國大陸,而南韓、日本和印度、紐西蘭、澳洲也都將陸續加入或已經簽定意向書。工業化的普及和中產階級的興起都將成為東南亞地區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
 
國家的發展不能拋棄資本家,而資本家的發展又勢必得剝削勞工,勞工作為國內選民的大數,又無法任資本家剝削,國家於是陷入兩難。不過,我想只要國家有效地將資源分配到教育和基礎建設之中,全民共同發展仍是可以實現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