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A Chant to Soothe Wild Elephants》(中譯:《在森林中遇見佛陀》、《為野象祝禱》)

為野象祝禱 皮亞傑推薦我看一本書《A Chant to Soothe Wild Elephants》(中譯有《在森林中遇見佛陀》和《為野象祝禱》兩個書名),其內容說得是一個到森林當和尚的美國大學生,作者是傑德‧柯芬(Jaed Coffin),他的媽媽是泰人,爸爸是美國人,簡單地說是個混血兒。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我相信我將有機會到泰國去教華語,在學生放暑假的時候,我希望我也可以在泰國短期出家。下面分享此書心得:
 
《為野象祝禱》這書名是來自泰文的一首詩的標題,這詩是這麼說的:大約五百年前,一群住在森林中的野象,被獵人扭入宮中變成皇室的一群,但牠們想要重回森林和自己的象群住在一起。只有皇室中一位和尚的祝禱可以讓牠們平靜下來,經文向大家們說明,住在皇宮中的大象是何等的尊貴,牠們最好忘記自己的研愁及渴望。和尚告訴大象,這是牠們的命運,無法改變的命運。大象最後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在宮中生活著。來自森林的野象住在皇宮裡就是在森林文化和皇宮文化的跨文化脈絡下進行認同協商。傑德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半泰國一半美國的血統,讓傑德‧柯芬受人矚目,有人叫他「中國怪胎!」他一點都不在意。他的美國父親也用電影《功夫》的對話問傑德:「兒子,你有兩條根,對吧?懂吧?兩條根。」《功夫》裡,盲眼師父對中美混血的主角說「你有兩條根,有兩條根的樹木比一條根的樹木強壯。」
 
傑德沒有向任何說自己為什麼要在泰國出家,不過他在一次夜深人靜的環境下開始想:出家當和尚就能證明我是泰國人嗎?泰國人是血統嗎?寶石埋在我心裡嗎?在一次村民為和尚的奉獻中,傑德和另一個泰國和尚納隆坐在一起,他卻開始懷疑這個情境的真實性了。納隆是個泰國和尚,完完全全、從裡到外,百分之百的泰國和尚。但傑德們認為自己卻不是很堅定地游走在兩種文化下,有點不一樣,有點孩子氣,這讓他不是很確定自己是誰。
 
在一次打坐中,傑德開始想不久前師父對他說的「不確定的心」。傑德當初回泰國當和尚是想尋找身分的源頭、一種明確的感覺,好讓自己更清楚知道「我是誰」。傑德什麼都沒找到,到底是「這個」,還是「那個」;是屬於「這裡」,還是「那裡」。傑德曾經妒忌過一個泰國年輕人,因為這個泰國年輕人可以清楚地朗誦著誓言,不需要任何抽象的慾望就可以擁有某個文化,或拋另一種文化,這個泰國年輕人出家當和尚的理由就是因為住生長在這樣的文化。
 
我們常常認為和尚最有智慧,或至少透過打坐可以讓人看清許多事物。傑德當和尚前,已經取得哲學學士學位,但對於美泰混血的身份,仍是覺得很值得探索,甚至可以以此為書名寫在泰國出家當和尚的小說。我是刻意戴著「認同協商」的眼鏡和變聲器,才造就這篇文章的。但,我更喜歡這本書的內容是其描述在泰國出家的感覺,我好想到泰國去短期出家一陣子唷!問我為什麼?我還真無法像他這樣侃侃而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