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國際觀(99年度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學習力給我好實力!」徵文第三名)

International Indoor Championships 「國際觀」就像人生觀、價值觀等一樣,是對事物的看法與觀點,對於人生而持的特定觀點,就是人生觀;對事物價值的優先順序看法,則是價值觀;而「國際觀」則是對於國與國之間,抱持觀點去關心。因此,我認為「國際觀」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具備的,因為你可能是隱居深山野嶺的泰山王子,那麼你和當地社會的連結很弱,更甭提和國際社會的連結;也許你是山頂洞人,你的世界就是你的山洞,而你必須管理、操心的範圍就在山洞裡,那麼具備國際觀也不是那麼必然。然而,若你是農夫,那你肯定得具備國際觀,你發現原本再正常不過的四季更迭,現在能夠明顯感覺的只剩下夏天和冬天,農作物因此無法收成,你可以有兩個「觀」來解釋:一個是「老天爺觀」,把所有責任都推給老天爺,是老天爺心情不好,所以天氣不好;你也可以以「國際觀」來看,氣候異常是普遍發生在世界各地,從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到近年來的災難頻傳,緬甸的風災、俄羅斯的森林大火、中國大陸的雪災等,這是因為自工業革命之後,二氧化碳氣體驟增,加上人類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畜牧業擴張,甲烷於空氣中的比例上升。而二氧化碳和甲烷這樣的溫室氣體改變了原先的氣候,就是現在一直發生的「全球氣候變遷」。身為農夫的你,如果具備「國際觀」,就能對自家的農田有更多元決策,因為你知道你種的玉米只是供給畜牧業的豬牛吃,而俄羅斯和澳洲的森林大火,使得國際糧價上漲,所以現在你不種玉米,而轉種能夠供給人類食用的小麥或稻米。沒有「國際觀」,你一樣能夠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但是有了「國際觀」,你則有更好的生活選擇。下面分享幾個我認為能夠擁有國際觀的條件:

首先,擁有國際觀要具備「多元文化」的素養。「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源長的歷史,中華文化在人類歷史上更是璀璨耀眼的一顆明珠,中華文化世界第一讚!非中華文化就……」如果你是這麼想,那我想你還沒有真正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中華文化從上古到現代,一直是一個包容、接納的文化,每每有新的民族、新的文化進入中原,就好比新血、營養劑注入人體,中華文化就是在這樣不停歇地注入新元素而茁壯的。佛教思想進入中國、鮮卑文化的再融和、乃至清朝西方各國以船堅砲利要求中國開放門戶,中華文化一直是「兼容並蓄」地將所有文化保存下來。如果你說「漢文化」就是「中華文化」,那你只有「一元文化」;「中華文化」就是一個多元文化,是一個海納百川的文化。那麼,中華文化在台灣,是怎麼樣的呢?你看見公園裡推著輪椅的外籍看護嗎?你看見鄰居的新移民配偶和新台灣之子嗎?你看見工地現場的外籍勞工嗎?台灣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朋友,這些朋友正孜孜矻矻地為台灣付出,而相當「去中國化」的「中華文化」正想方設法地排擠東南亞文化。一方面說不會歧視來自東南亞的人民,另一方面則說外勞搶了自己不願做的工作,這是多麼人格分裂的表現。多元文化的素養在於能夠以平等心去看待所有文化,每個文化都有其特色,沒有誰高於誰,能夠如此看待不同文化,也自然能夠接受其差異,基督教和回教的衝突也就不會發生了!

其次,我認為應當具備「語言能力」。擁有一個語言的能力,好比擁有一個開啟寶庫的鑰匙,擁有華語的能力,就能夠開啟華語所承載的中華文明的寶庫;擁有英語的能力,就能夠理解英語所承載的西方文明,不論是華語或外語的能力,能夠擁有一個語言的能力就多了一個認識世界的管道。我想大家都普遍同意語言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我想強調的是語言能力用來「理解他人」的部份。「語言能力」的功能展現在兩個部份,一個是「理解他人」,一個是「表達自己」,然而許多人對於語言能力的渴望在於「表達自己」,而失去了「理解他人」的動機。你必須有內容的輸入,才能夠有產品的輸出,如果你只是空有語言表達能力,但卻沒有任何理解來自外部知識的能力,那你如何表達個人的思想、內涵?內容或外部知識的來源很多,它可以是書籍、電視、網路等媒體,也可以是家人、朋友、師長等個人。你要在第一時間知道Thomas 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的內容,那麼具備英語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當然,如果這是一個被市場看好的書,當原著發行時,華語的翻譯版本就會同步發行,因此具備華語的能力也相當重要。具備任何語言的能力都有助於為自己開啟另一扇窗,而當你透過不同的窗、不同的語言去看國際事務的時候,也就使你有不一樣的「國際觀」。華語有華語的國際觀,英語有英語的國際觀,每個語言都可以有國際觀,重點在於你必須有「語言能力」去認識國際。當然,若你具備雙語或多語的能力,那你更能從不同角度去看國際事務,你的資訊來源也將更全面。

最後,我認為應該具有「世界公民」的認同。你認為你是什麼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認為你是正港的台灣人,那麼你對於台北的花博或日月潭的枯水期一定相當關心;你認為你是亞洲人,那麼日本核災發生,你不會只關心核污染是不是會漂到台灣,你會關心日本災後重建腳步,甚至提供台灣九二一地望重建的經驗,同時也關心泰國和緬甸的地震是不是人員安全無虞;你認為你是世界公民,你會關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利比亞戰爭,以及其它中東地區政局的態勢,你也會關心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和歐盟對於經濟較差的成員國的援助。作為一個世界公民,就會有對國際事務的看法,自然就會有「國際觀」。以此共勉,希望你我一起在國際社會成長!

6 則留言:

  1. 借轉 博雅青年講堂 粉絲頁
    如有不妥請告知,將立即刪除~
    感謝!

    回覆刪除
  2. 如果中華文化是個包容的文化,何來"五胡亂華" - 請問這五胡又是哪五胡? 西戎、東夷、北狄、南蠻指的又是甚麼?

    說到東南亞部分更是不妥,台灣外籍看護受欺負的問題層出不窮,台灣人對其更是以"主子對僕人"的心態看待。若這也算是文化交流,那此文所謂的文化交流跟侵略和外族統治沒有甚麼差別。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叫"中華"? 因為我們自認"華"夏民族位於世界之"中",這是很典型的天朝上國思想,將"排擠"的功勞歸給"去中化"怕是自我安慰成分居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和我的「中華文化」顯然不一樣。(這「不一樣」正是多元文化的表現。)

      我的「中華文化」是多元的,是世界的;你的「中華文化」是一元的,是華夏民族的。

      我的「中華文化」接納所有文化,所以歷史上的西戎、東夷、北狄、南蠻,也都滋養中華文化;你的「中華文化」是排外的,所以歷史上的「 五胡亂華」,現在又在台灣再現。

      在歧路天堂裡,一個泰勞和一個印傭在台灣的愛情故事,他們兩個互相溝通的語言是華語,如果他們自稱他們也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你會否認嗎?在新幾內亞的黑人,有來自廣東移民的混血,不會說華語,只會說粵語,他也自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你會否認嗎?

      歧路天堂(根據真實發生改編的電影):
      http://dicky.twbbs.org/2009/04/detours-to-paradise.html
      新幾內亞的黑人(人類學家吳燕和的演講):
      http://dicky.twbbs.org/2010/11/chinese-or-non-chinese-transnational.html

      如果你持續把新移民視為「問題」,那就一直是「問題」!我連續兩年,到泰國擔任華語教師(受僱於泰國民間學校),以及求學(師「夷」之長!?)。這也是你說的「主子對僕人」的心態嗎?

      刪除
  3.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6/10/2006103112103328.pdf

    不妨參考一下這高中生寫的報告。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妨脫離這些炒冷飯的觀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新移民的互動。
      我可以在海洋音樂祭和泰國勞工不卑不亢地欣賞音樂,龍應台說:「正眼看西方」,我說:「我們應該正眼看世界」。

      刪除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