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言的習得,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概念。為什麼小孩學習語言如此快速且成功?但學習外語的時候卻沒有相同的效果?卡拉申(Krashen,1982)認為「習得」和「學習」是不一樣的,而且他相信第一語言習得的方法,也是能夠應用在外語的習得。習得和學習有些地方不是一樣,習得是自然且對於語言結構並不是有意識的認知;學習則會有糾錯(error correction)和將規則分離(rule isolation)的現象。
通常小孩子學習語言主要透過父母親或家長, 有四件事是這些父母親不會去做的:一、他們沒有一個「課程大綱」 ;二、通常父母親不會為小孩子多解釋語言是怎麼樣;三、 沒有操練(drill);四、沒有糾錯。 父母親的溝通是訊息取向(message-focused) 而不是形式取向(form-focused)的。
語言習得和其語言輸出有五個有趣的特徵:一、創造性建構( creative construction);二、自然順序(natural order);三、靜默期(silent period)從開始曝露於新語言到說出話為止;四、情感( affect)因素,即對於該語言所屬的文化越正向, 學習成果會越好;五、簡化(simplified)的語言, 洋涇濱(pidgin)或克里奧語言(creole continuum)。
語言習得和其語言輸出有五個有趣的特徵:一、創造性建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