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音上的遷移,我們可以根據語音本身的特質分為音段以及音節和超音段兩個層次。在音段層次,不論在感知和產製的時候,都可以發現遷移的現象。而音節和超音段的層次,主要是順向遷移的成果較為豐碩。下面我們將更詳細地討論兩個層次裡頭,造成遷移的因素。
在音段層次中,主要的原因來自語音的共性之間的互動,包括標誌性、概化以及語音環境,另外個人的差異如年紀和語音模仿能力也是造成遷移的因素。
在第二語言中是有區辨性,但在第一語言中卻沒有的情況,這對於第二語言學習者而言,就存在感知的困難。例如日語母語者在區辨英語裡頭的n和ng這兩個韻尾時是有困難的,但是在m和n這兩個韻尾卻沒有問題。有人認為是因為日語裡頭,m和n也出現在子音的位置,所以有日語母語者對此區辨性;但也有人認為是因為英語和日語的m比較相近,但是英語的n和ng和日語中的n差距較大。
如果現在再找學習泰語的英語母語者和法語母語者,比較他們的對清濁音以及送氣不送氣的區辨的話,我們可以發現不論英語母語者或法語母語者都對清濁音的區辨較正確,但送氣不送氣的區辨則較弱,原因來自於英語和法語中都存在語音上清濁音的對立,但卻沒有送氣不送氣的對立。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是來自其第一語言的對應。
產製比起感知的研究,又多了更多。日語母語者在幾乎相同的一個音去發英語裡頭的r和l,同時我們也發現不同語言的母語者,在發英語的t和s的時候,都有不同的音去取代它們。這顯示不同語言的母語者會受到第一語言的影響,決定其使用什麼語音取代,同時其環境也允許的話,就可能發生如此的遷移。以日語母語者來說,他們毫不忌憚地就是把r和l以同一個音去發,這在日語的脈絡、環境下同樣被允許。
下面我們繼續討應音段層次之外的音節和超音段層次。我們發現,第二語言學習者在發整個音節的時候,該音節起始和終結的時侯,受到第一語言的影響相當明顯,因為不同語言的母語者在講第二語言的時候,有不同的發音策略,且有不同的發音困難。
超音段層次的部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劉惠美老師比較了華語母語者、以及學習華語的泰語母語者和英語母語者,發現其對於華語的感知也受到第一語言的遷移。華語是有聲調的語言,透過音高和曲折進行區辨,泰語同樣是有聲調的語言,主要以音高進行聲調的區辨,英語則不靠聲調進行辨義。實驗任務要受試者對於華語的聲調進行區辨,並偵測其區辨的依據為何?結果顯示,華語母語者主要以曲折進行區辨,而泰語母語者仍以音高進行區辨,而英語母語者對於區辨的正確率則低於泰語母語者。第一語言在超音段上也有遷移的發生。
來自語言的遷移是可以明顯得到的觀察,並透過實驗證明,但我們必須考慮外在的語音環境(如:日語允許r和l講得一樣)和普遍語音限制(如:日語母語者在響度相近的發音靠在一起時,就算日語不允許,日語母語者仍能發得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