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文化

修習過「組織管理」和「資訊傳播」的知識管理,知道組織文化的改造需要花時間和氣力去改變。文化是一個中性的詞彙,沒有價值判斷,沒有好壞,就像有些文化是吃狗肉,有些文化用手抓飯吃,這都沒有好壞,專屬於當地人的。然而,文化的研究是另一個專業。下學期,我將修習「文化研究」,希望屆時可以有更好的技能或技術來了解組織文化,下面就我在實習單位所觀察的文化做簡單的介紹:


一、訊息的管控:

前兩週寫了實習週誌,交給小魏哥填寫下方的評論,而後引起大家的關心。以下記錄關心過程,通通是為關心字句「院長可能是剛上任,尚無法和防治人員有良好的互動和默契。」的修改,記錄如下:


七月四日:小魏哥看了實習週誌,要我修改上面字句,原因是這樣對院長不太好。我當下回應,人員的互動責任不只在院長,在下位者,也就是大家也要積極產生良好的互動。然後,小魏哥就不說話了。


七月十一日上午:小魏哥心血來潮又要我修改,而且這一次沒有講理由,只叫我修改。當然還是讓我拒絕了。


七月十一日中午:吃飯的時候,雲霞姊也找我,問我要不要修改。雲霞姊沒有說任何理由。為修改而修改,沒有道理,也讓我拒絕了。雲霞姊向阿長求援,我就離開了。


七月十一日下午:準備要簽退。嘉伶學姊說:「『聽說』你不想改你的實習週誌」。我說:「對呀!」然後任伯就說:「反正他現在是紅人」於是我就離開前往福隆海洋音樂祭了。


對於文字的修改,真的有必要嗎?修改的理由在哪裡?這是屬於我個人的實習週誌,不代表任何人的立場,上面寫的就是我的名子,自己說話自己負責,而且那些字句對實習單位的建議,單位可以不接受建議,但怎麼可以剝奪別人說話的權利。「我雖然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勢死維護你有說話的權利。」實習週誌的格式中,也有讓督導人員評論、回應的欄位,若我的觀察有誤,督導員大可直接在下方的欄位寫「該實習生觀察到的是表面,尚未清楚單位運作情形。」為什麼要別人修改文字,真是一個沒有禮貌,且不尊重人的行為。不過這是組織文化,無法適應是個人的問題。


二、訊息傳遞管道:

訊息傳遞的管道,從知識管理的角度來看,越短、越直接越好。院長也說channel is king,下面簡敘幾個性愛組內的訊息傳遞的管道:

小魏哥→雲霞姊→阿長→嘉伶學姊(傳遞要我修改實習週誌的訊息)

二樓xx→嘉伶學姊→民浩→我(黃玉樹)(傳遞二樓作快篩相當吵鬧的訊息)

二樓xx→嘉伶學姊→民浩→啟彰(傳遞二樓快篩相當吵鬧的訊息)

小魏哥→我和禹蕎→佩穎(傳遞上週五下午希望佩穎當職代的訊息)

訊息的傳遞常常繞了一大圈才到真正需要接收訊息的人身上,同時也代表人員之間的溝通有障礙。知識管理能夠成功,遞息的傳遞要快速、簡單組織就會有效率。不過主任也說,快樂的工作氣氛也可以讓工作效率增加。把話繞一圈是大概是本組織快樂氣氛的來源。


上面兩個是有所觀察到的組織特有的文化。能夠適應該文化的人就可以在組織生存,不能適應者則當成是消業障。這個就是karma,也許上輩子我為某些人帶來不愉快,所以這輩子,我就要來接受來自某些人給予的不愉快;但karma不只是中文翻譯的業障那麼簡單,我個人偏好的翻譯是因果,業障在中國人的認識只負面的,但如果我上輩子幫助了某些人,這輩子,那些我幫助過的人同樣會幫助我。所以儘管某些人為我帶了了不愉快,但仍有另一批人,我曾經幫助過的人還是會幫助我。這些都因緣而生,因緣而滅,然而更高的境界是緣起性空,內心自在就不會受這些外緣干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