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外國人學習華語不外乎有以下原因:一、被華人的爸爸、媽媽逼著學習華語;二、中國強大;三、喜歡華語流行;四、具挑戰性。教導華語者如果是正(繁)體的慣用者,通常會面臨和簡化字的比較,而正體字和簡化字分別在中國大陸和台灣被使用,只要依據學生需要教導,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張金蘭老師另外討論了,中國大陸和台灣在世界推動華語的優勢:在中國大陸,透過國家漢學辦公室,領導層級高,能夠快速地進入各國國家;台灣老師的優勢在於設備、師資、教學多元和科技的應用。
從幾個外國學生的訪問記錄來看,學華語對不同國藉的學生有不同的難處,俄羅斯學生覺得聽力難;奧地利學生覺得寫字和發音難;韓國學生覺得發音難;美國學生覺得辨字難、筆畫難;日本學生覺得發音和寫文章、用成語的時候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學法。波蘭學生學習華語倒沒有這些障礙,根據張金蘭老師的說法,波蘭語有所有能夠對應到華語的發音,所以很多音可以很輕易的上手。
華語教學市場上缺少兒童或外國學童華語教材。泰國的學校學童仍使用過去南一版的國語課本,原先設計給母語者使用的教材,在非母語國家使用,可能會讓學童不能有效率地學習。有興趣投入華語教學的朋友,不妨考慮開發外國兒童華語教材。
華語老師認為好的華語老師應具備:老師該有的人格特質、專業(包括語法、發音…等)、常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華語的外國學生則認為好的華語老師應該有:活潑的教法、鼓勵學生、標準的發音。且選擇母語者為學習語言的對象,似乎是普遍的對象。
以上為今日參加華語師資培育班的心得和小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