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大道獲得2009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8項提名。最後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電影劇本兩項大獎。 原本知道這是一個有一點點記錄片的電影而不想看,看完之後覺得還是滿好看的。這是一個美國同性戀立法委員的傳記,可以從電影中看到一些如何取得權力和利益交換的東西。
男主角叫哈維,因緣際會離開原本居住的地方搬到舊金山卡斯楚街開相機店。開始當商人之後,創造了一個同性戀聚集的社區,不過也因為如此,而引來警方的關注。之後,為了在公部門有一個能夠為同性戀說話的發言人,哈維自己參選議員,幾次參選沒能當選,在最後一次當選之後,推動了幾個同性戀相關的立法,就被對手開槍射死了。看完該電影,我有以下心得、感想。
立法委員或民意代表常常無法準確的反應民意。擔任立法委員或議員常常需要為法案投票,除了發言有討論或修改的空間外,投票只能就只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於是就會有民意代表彼此的聯盟、交好,以票數交換來達到政治目的。立法委員無法兼顧所有面相的問題,結果對法案所執行的「同意」或「不同意」只是其它立法委員交易下的成果。然而,在沒有其它方法出現時,民意代表仍然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眾生皆有佛性,每一個人不論年齡、性別、性傾向、膚色…等,都是平等。透過哈維的號召,使美國對同性戀的不平等有所平反。不過,這僅只止於法律層面,法律或政治是由上而下的,許多民眾是在群眾的壓力下不敢說自己「討厭同性戀」或「歧視同性戀」,就像歐巴馬競選總統時,民意調查機構總是擔心民眾骨子裡「歧視黑人」,表面上說「不歧視黑人」的內外不平衡,而造成調查結果有所偏誤。同性戀和一般人一樣,並不是弱勢,也無需特別立法保護。需要做的是讓民眾知道同性戀也是一般人。
我覺得哈維做了一件很怪的事。哈維希望競選團隊裡頭的每個人(都是同性戀)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坦承是同性戀,如此能夠獲得更多支持。我覺得這有標新立異的嫌疑,同性戀和一般人一樣,又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有什麼好值得拿出來說嘴的?是唯恐天下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戀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