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學習者教學策略(by孫懿芬)學習心得

華裔小孩有什麼樣的特徵?不同於其它將華語當成外語的學習者,華裔的小孩普遍會說會聽,但大字不認識一個,我們甚至會開玩笑地稱這些人是文盲。對於華裔學習者教學策略應該有所調整,下面分享孫懿芬老師「華裔學習者教學策略」的心得:

華僑散居世界各地,各國情況不盡相同。美國,華裔學生人數多,在中國人不忘本的情懷下,美國也有很多中文學校,然而成效可以打個問號。較特殊的是美國有AP中文的考試,從二○○六年中文成為中等學校語言科目。其作為大學先修課程,在通過考試後,大學可以抵免。AP中文的考試對美國中文界是一大鼓舞,台灣的華語教育若沒有ap也無法一夕間紅起來。AP中文的考試使學習中文的學生平均年齡下降。為了考過AP中文的考試,學習年齡會下降。因為高中三年學中文不足以應付AP中文的考試考試。也因此,美國中小學需要大量中文老師。而大學中文課程內容得以加深、加廣。

加拿大,港澳人士多,現在台灣和大陸移民漸增;中南美洲多週未學校,因為台灣有許多邦交國在中南美洲,如巴拉圭和巴西都每天下午上課,而且和台灣的教材一樣,當成母語人士教,阿根廷的中文學校規模大,有一個回台參訪的學校,光老師就有十幾個;歐洲,通常主流教育較完善,中文學校利用週末上班,大部份鼓勵大學設漢學系,法國中文教育也開始往下延伸;澳紐有79所中文學校,光柏斯就有十幾所中文學校;南非有十一所中文學校;過去,韓國華僑拿中華民國護照,不上韓國體系學校,上華僑中小學,經歷一陣子沒落,但中文熱起來後,反而是韓國人進到華僑小學;日本有三所中文學校:東京、大叛、橫濱;菲律賓中文學校也很熱;泰國,中文是第二外語,二公主曾赴北京學中文;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本來華文教育就很好,很多歌星從新馬過來;印尼和越南因為政策支持,學習中文人數迅速增加。

華裔學生研究,華語作為傳承語言(heritage language),這指的是,華語對美國華裔學生而言,既非母語也非外語。傳承語言的學生和非華裔學生在學習華語時,有四倍差距的學習成效。畢竟,傳承語言從家庭開始,外語學習從課室出發。華語不見得是華裔學生的第一語言,可能是第二語言,端看在家庭使用的情形。因此,無法用第一語言或第二語言的教學方式去教。

全美外語教學學會將外語的學習弄出個叫5C的東西:


教學時,把這個放到腦子裡,很好用。其中,溝通為其中心思想。

華裔學生的教學很有趣,常常能開展出不同於其它外語人士的學習策略和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