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泰國法政大學交換學生報告》:學業篇(學習成效)

100_2516 
我選的三門課中,《古代東南亞與黃金大地》和《近代世界遺產》是一年級的必修課程,是大班課,全班有一百二十個同學,而《東南亞的觀光管理》則是三、四年級的選修課,全班只有二十個同學上下。在選課前,我預期東南亞學程是使用泰語授課的課程,所以我認為選擇低年級的課,內容應該比較容易。但開始上課幾週之後,我認為反而是高年級的修選課比較容易。我認為可能的原因如下:

首先,授課內容會影響個人對於課程難易。《古代東南亞與黃金大地》和《近代世界遺產》每週由不同的老師的授課,講述的內容包山包海,從菲律賓、緬甸到馬來西亞,從建築、飲食到宗教。當中專業的詞彙太多,所需要的泰語程度要很好;《東南亞的觀光管理》就是一個專任老師,偶爾會有專題演講,但主題聚焦,就是觀光,就是旅遊。沒看過高麗菜也吃高麗菜,沒管理過觀光,也當過觀光客,所以儘管「管理」是一個專業,但其背景知識我多多少少擁有一些,所以這個我能夠理解的東西就多一點。

其次,學生人數,即師生比,也會影響上課的氣氛。《古代東南亞與黃金大地》和《近代世界遺產》全班有一百二十個同學,老師在台上拼命講,同學在台下也拼命講,喜歡互動的老師可以和教室前排的同學互動,但後排的同學自顧自地講話,老師也管不著。我這個半途加入的學生也不敢坐在最前面,偏偏我又是坐在最後一排,所以我也加入和同學們聊天、攪和的陣容;《東南亞的觀光管理》只有二十幾個學生,老師照顧有佳,我總是坐在老師的前面,所以上起課來很有感覺,同學們也相對認真。

原先,我認為應該選擇內容簡單的概論課,所以選擇《古代東南亞與黃金大地》和《近代世界遺產》,但概論的結果是語言能力無法支應;幸好,我還選了《東南亞的觀光管理》,相對有興趣的課,上課興緻較高昂,也有背景知識提供語言上不足的支應。因此,我認為不需要擔心語言能力而選擇概論的課程,而是應該義無反顧地選擇有興趣的課程。

100_2115

100_17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