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Alice Omaggio Hadley《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的〈On teaching a language〉:建議教學法(Suggestopedia)

「人本」取向(humanistic approaches)的語言教學發展,可以說全部都是源自於心理治療的方法,所以對於個人的情感發展相當關注。人本取向的語言教學法有三個特別受到注意,其分別是:團體語言學習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靜默教學法(the silent way)以及建議教學法(Suggestopedia)。下面,我們將就建議教學法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建議教學法,又稱「建議促進教與學」(Suggestive-Accelera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或「拉薩諾夫教學法」(Lazanov Method),拉薩諾夫就是開創此教學方法的保加利亞心理治療師。建議教學法的氣氛有以下特徵:柔和的燈光、巴洛克式的音樂、愉悅的教室佈置、舒服的座椅,而且老師會使用相當戲劇性、浮誇的表演技巧去呈現即將學習到的材料。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完全放鬆,使學生能夠展開心胸、毫無防備地去學習。讓學生的左腦和右腦同時使用,既進行有意識地學習,也進行潛意識地學習;即使用分析的能力,也使用整合的能力。此教學方法的原則有二:一、讓學生反璞歸真(infantilization),幫助學生重新獲得兒童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二、讓學生進入一個仿被動的狀態(pseudopassivity),即生理是放鬆的,而心理是專注的。

具體落實建議教學法時包含三個部份:前置作業、教材呈現、教材內化。在前置作業中,每個學生都會被指派一個新角色,有新的名字象徵一個新的人生的開展。這一部份的主要透過對話、遊戲、笑話等,幫學生檢視各個角色或教材。而教材呈現時,則可以使用文法翻譯法,盡可能地直接使用標的語進行。教材應具有連續性,符合前置作業中所安排的情節和脈絡。最後,教材內化的部份,則要讓學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去記憶教材。「放鬆技巧」和「韻律呼吸」就是用來幫助學生將教材內化。這時老師給予學生有抑揚頓挫的朗讀和建議,一方面避免學生睡著,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心裡唸跟著老師所朗讀的複誦。教材內化過程約20到25分鐘後,即可用較快、較愉悅的音樂讓學生走出放鬆的狀態。建議教學法至此,算是完成一個循環。

人本取向中的團體語言學習法和靜默教學法都被認為缺乏標的語文化(target culture)、生存的技巧(survival skill)或道地的(authentic)語料,但建議教學法中,不論在前置作業、教材呈現或教材內化時,對話和教材都是奠基於標的語文化的。在前置作業和教材內化中,包括語言使用的準確、文化結構的解釋和教材教授的過程,都是有趣的學習歷程。如果不考慮課堂進度或針對老師都是為學生特別準備語料的話,這可以說是一個無懈可擊的語言教學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