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Gisela E. Speidel的〈Imitation: A Bootstrap for Learning to Speak?〉二

口語模仿(verbal imitation)的活動有不同的軌跡可循。

第一種的模仿是語音計劃的部份活化(partial activation)。這個部分指的是來自直接進入的語音直接使語音計劃活化。從知覺到產生之間有一個神經肌肉連結過程。直接進入的語音不斷地活化,而意義網絡逐漸建立,如此就算語音計劃無法達到意義的完全理解,但反覆激活就使得語音是正確的計劃。

第二種模仿就是「即刻的自我選擇模仿」(immediate self-selected imitation),即立即的覆誦,屬於事先的啟動動作。當我我第一次聽到對方說的一句話時,我嘗試要去模仿,這時,侯就會在始促動(prime),有點像預作準備;這相對於沒聽過,沒啟動過的比起來,前者的模仿較容易達成。他也像一種在腦子裡頭的預演(rehearsal),把要被記誦下來的材料變成語音的重覆。當這些預演的材料和語音計劃同時被提取(retrive together)時,就有機會變成長期記憶。

第三種模仿是「完全模仿」(rote imitation)。不再激活意義的連結,直接反覆地覆誦,進行運動控制。聽到什麼就說什麼直接輸入的語音,就是其模仿。

第四種模仿是「延盪的模仿」(deferred imitation),這被認為是邁向自發性語言的路上。它由從記憶的痕跡去發聲。因為聽過而活化,或部份活化等不同的活化,再透過意義去啟動。

第五種模仿就是「擴展立即性的模仿」(expanded immediate imitation),它就是第二種和第四種模仿的合體。除了馬上就能夠進行模仿之外,還可以加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