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語言是演化的人們認為,人們喉嚨的結構演化,使我們能夠使比其它靈長類更容易能夠發出聲音以及咀嚼食物,這對人類而言顯然是很大的演化優勢。觀察靈長類的活動,靈長類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而且有複雜的覺示叫聲和手勢資料庫(repertoire),靈長類沒能發展語言,而人類發展了語言,這是由於環境的選擇使然。
而認為語言是來自基因突變的人們,相信由於FOXP2的突變,使人類對於動作協調序列有更好的掌握,所以能夠不再拘限於手勢進行溝通,而能使用語言。持基因突變論造成語言的人通常相信語言的起源並非來自靈長類的吼叫,而是來自靈長類的手勢(Corballis, 1992, 2003, 2004)。
我傾向認為語言是來自基因突變。在民國九十年被提出的腦部顯影研究(Cantalupo & Hopkins, 2001)指出,巨猿的腦部和人類一樣具有非對稱性的情況。已知人類的左腦的布洛卡區(Broca's area)是用來進行語言產生的區域,該顯影研究指出巨猿的腦部的相對位置在進行手勢時,也有相同程度的活化。甚至更早之前於民國八十七年,也發現猴子在觀察抓握食物時,「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所活化的神經系統,後來被專用於手勢和聲音溝通之上(Rizzolatti & Arbib, 1998)。「鏡射神經元」(mirror neurons)通常在動物展演特定的動作或看到其它動物展演相同的動作時,就會被激活。這個神經可以讓人開始模仿,進行使早期的手勢符號得以發展(Arbib, 2005)。語言的演化,把口腔發音整合到手勢系統裡,這也使得語言在大腦裡頭變得專屬化,而手勢系統則顯得邊緣化,人類於是都變得以右手利為主要的表現。鳥和蛙也是左半腦支配用以產生聲音;狗、貓或老鼠,儘管側向以某一邊為有利的方向,但並沒有全面性、系統性地偏右或偏左。
我們這不是否定所有演化的證據,而是想更溯本追源地說語言的起源推得更早之前,應該先發生基因突變後,而後能夠在演化的歷史中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