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能是一個影響我們所有人的社會正義的議題(Health Literacy)

健康知能(health literacy)一般被認為是閱讀、理解或執行健康照護資訊的能力。健康知能是在健康照顧脈絡下所展現的基本閱讀或計算能力,它包含理解處 方籤、預約單、保險表格和其它發放給病人的健康相關資訊。

 

健康知能較低的病人在書寫上和口頭上的溝通常常會遇到困難,當健康相關的訊息提供給他們時,這些病人對資訊的了解常常是有限制且有阻礙的。而且健康知能不足特別對慢性疾病患者有很大的影響,因為這些病患所面對的疾病是需要複雜的治療過程、定時拜訪醫師、並隨時要檢查自己的健康狀況。如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和心臟病的病患,特別需要注意。

 

在醫護人員和病人的互動中,有幾個健康知能相關的問題:

 

<!--[if !supportLists]-->1.          醫護人員常常忽略文化差異,並認為「健康」的信仰和實踐是普世文化。醫護人員不認為「使人感到容易接受的口語傳達技巧是能夠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於是容易造成病人不知道什麼樣的訊息是應該讓醫生知道,或者如何持續醫生的用藥指示或醫囑。<!--[endif]-->

<!--[if !supportLists]-->2.          病人通常不願意透露自己是健康知能不足的,同時醫護人員也沒有被訓練過如何偵測病患有可能的健康知能問題。醫護人員往往認為病患應該去學習醫護人員所提供的學習素材,而沒有花時間去判斷病人的知識程度。於是,在複雜的健康照顧系統中,病人被要求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病人也不例外。<!--[endif]-->

<!--[if !supportLists]-->3.          許多健康相關的教材、單張書寫的方式常常是超過平常人能夠閱讀的能力。病人通常會因為該教材是「可讀性」和「文化敏感度」而使行為受到影響而改變。於是,必須由健康照護系統負責的健康責任又落到病人身上了,只因為整個健康照護系統的教材沒有提供簡易、親近的用語和指示。<!--[endif]-->

健康知能成為在醫護人員間常常被討論的議題,但通常這也是成人教育者能夠盡一分心力的地方。成人教育者也需要被納入在健康知能的議題之間,因為這也是一個社會正義的議題。成人教育者能夠彌補醫療模式的不足。健康的改變和危機常常是成人所需要面臨且學習如何在醫療體系下解決問題。作為成人教育者,我們對那些較窮或地位較低的人們給予關懷,而大部份的人也會同意這樣的信念。

 

成人學習的角度下,有許多觀點可以來了解健康知能,包括:成人和社區教育、公共衛生。Rima E. Rudd主持過一個研究,他找來一群老師學習健康研究、分析健康知能以及想出新辦法將這些素材整合到他們的教學之中,從這個過程中發展一套教材。這些人專注在「如何教導『知能(literacy)』技能」。這是一個整合公共衛生和成人教育的計劃。

 

之後,Doris Gillis繼續相關的研究。他訪談過幾個成人之後以及查閱兩百年以來的知能教育歷史,而發現有九個要務,其中有兩個就是和健康知能有關:一、醫療服務提供者應該要重視健康知能對病人的影響;二、用簡單、平易近人的話語來寫健康資訊。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健康和知能之間是有一種很複雜的關係,這包括直接和間接的互動;醫療體系常常會變成人們健康的絆腳石;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即使是知能較低的人,也要有方法去突破。

如何突破?Nancy Faux設計了一種工具來協助醫師和病人溝通用藥相關資訊,特別在於這是給在波利維亞的用西班牙語的病人。這些工具包含每次服用多少劑量、餐前或餐後吃、如何吃、多久吃、主要療效為何的符號。一段時間之後,這些醫師都認為這個這樣的工具增加了病人的理解,進一步,病人就能夠不間斷地完成整個療程。

 

符號或圖片對於低知能的病人是個相當不錯的提供醫療訊息的策略,但是事情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Ros Dowse就曾經處理過這樣的難題,他是在南非的脈絡下遇到這樣的難題,這裡許多醫生都是跨文化的。圖片在不同文化團體、健康信仰和實踐會有不同的詮釋。設計圖片的人必需去知道當地的生活條件和健康習性。Ros Dowse認為,這有一些依據:當地的文化知識、生活方式、教育和人口的視覺詮釋。

 

無獨有偶,Sandy Diehl也在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班級中,有以下發現。詮釋健康資訊是超越閱讀和寫作技能的,而是包括溝通、認知和社交技能,後面三者才是真正能夠使人們達到健康的目標。

 

我們可以有以下結論。健康知能是一個有很多東西需要去學習的領域,而且它能從不同的觀點、角度去理解。光是健康資訊,就包含成人學習和健康實踐、健康資訊、健康抉擇。文章的要點有兩個:一、人類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是必需被納入考量的;二、教材的發展應該用簡單的文字、符合文化的方法去書寫。這悠關「社會正義」,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並將他們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納入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