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From the Invisible Hand to Visible Feet: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Miration and Development》一

Michael_Kearney 根據Kearney的《From the Invisible Hand to Visible Feet: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Miration and Development》,研究遷徙大致有三個理論取向,它們分別是現代化(modernization)理論、依賴(dependency)理論和接合(articulation)理論。下面分享這三個理論取向:
 
第一個的現代化理論是最容易理解,最顯而易見的理論。它有著二元論和擴散的假設,即發展的順序是從城市到鄉村,已開發國家到開發中國家;移民正好相反,屬於鄉村的、「傳統」的人們,移往城市、現代的地區或國家。透過城市化或現代化的過程有著一個積極向上的直線,城市是過去鄉村的樣子,鄉村未來的樣子也將會是城市,城市和鄉村所能提供的工作機會不均衡,加上農村工業化的影響,釋放出勞力,人民也移往城市。然而,當人們以平衡(equilibrium)理論來檢視這樣的遷移時,卻發現這樣的城市和鄉村存在著結構性的不平衝。
 
當城市發生問題,原本結構因素分析的巨觀,就換成個人因素分析的微觀,我們期待的是「城市化的過程沒有故障」,但事實是「故障在城市化之前就發生了」。事實上,是因為城市或已開發國家薪水較低或地位較低的工作,沒有人願意去做,才開始有移民的。現代化理論看得是「發展」。
 
依賴理論看得則是「未發展中的發展」,其認為鄉村和城市是因為經濟才連結在一起,而且這不是鄉村願意連結的,這是基於城市的利益的連結,把鄉村視為邊陲,把城市視為核心,就是核心需要邊陲,而核心也剝削著邊陲。依賴理論認為,之所以有剩餘價值都是從邊埵所壓柞來的,不論是國家內或國家間,邊埵無法抵抗,於是造就更大的剝削甚至發展地更慢。世界體系(world system)理論也大致服膺依賴理論,承認剩餘價值的轉移就是從邊埵地區到核心地區。
 
接合理論則將遷徙或移民作「功能」的解釋,具有接合兩個世界的功能。不同於依賴理論將世界作為單一資本主義實體,而且除了資本主義或非資本主義這樣本質上的差異外,還有帝國主義或殖民勢力影響使其有不一樣的態勢。在接合理論分析的脈絡下,並沒有依賴理論所謂剩餘價值的不平等,因為這都仍在同一個體系之內,而移民則扮演接合的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