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星馬華人與辛亥革命:回顧與檢討》一

追隨中山先生革命運動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中國革命同盟會各分會成立之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僑和其它東南亞地區的華僑一樣,都是支持革命運動的經濟來源。但在孫中山親自主持東南亞第一個同盟會分會新加坡分會設立後,吉隆坡分會和檳城分會也陸續設立,這也奠定了東南亞作為中國革命大後方的基礎。
 
那時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以革命為主的《中興日報》和維新改革為主的《南洋總匯新報》,雙方一直有對中國期望上的論戰。儘管,在泰國有《華暹日報》、緬面有《仰光新報》《進光報》和《光華報》、荷屬東印度則有《民鐸報》和《泗濱日報》,但沒有孫中山、胡漢民和汪精衛的關注,比不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報紙推革命推動的力量。
 
同盟會南洋支部後來在新加坡成立,作為所有東南亞同盟會分會的通訊聯絡中心。這裡保存了各分會執行部委員的名單與地址,南洋支部和各分會保持密切聯繫,傳遞來自革命起義地區的戰報或轉達來自孫中山或同盟會東京總部的秘密指示。另一方面,南洋支部亦可將各分會的意見、請求及所募得的捐款轉達給更上級的領導層。南洋支部就在這時期扮演了上承下轉傳達交流的重要功能。南洋支部於新加坡設立,除了地理和當局英國殖民友好孫中山之外,也作為募款基地並遏制東南亞革命黨內反孫中山,由陶成章、章太炎領導的分裂主義運動。
 
從一九○○年開始,在多次起義失則後,參加革命行動的革命黨人開始以新加坡作為逃亡的目的地。除了這是一個安全的避難地之外,這些志士更想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推動中國的革命事業。當地的同盟會領袖為這些志士安頓處所,許多人被介紹到農場或橡膠園坵工作謀生。同時,受到越南法國殖民政府驅逐,孫中山也讓這些革命黨志士往新加坡安置。

看看噗友怎麼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