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G行動上網人生

100_9770_compressed 
手機上的3G服務,我已經啟動好幾天了,但是今天才算是真正開始使用。怎麼說呢?請待我娓娓道來。

我使用的服務是預付一個月799泰銖(含稅之後是849泰銖),30天3G吃到飽的方案。我在台灣沒有用過3G行動上網服務,所以我也無法體會使用3G網路合理的速度為何?加上這幾天,我的房東王律房到寮國玩去了!所以我也沒有人可以諮詢。所以,一開始3G上網的幾天,我相當怨嘆這個無法使用實體線路的龜速網路,龜速就算了,遇到尖鋒時刻,能不能連上又是另一個問題。這樣斷斷續續的龜速網路,我連收個信都有困難,更甭提上youtube看文茜的世界週報了!這樣子的生活過了幾天,而且還是在一邊生病中渡過。

直到今天早上,我的貴人回來了!(其實,他昨天晚上就回來了!只是我早早就睡死了!)他借給我一個能夠使用3G上網的手機,我將這個手機發揮到極致,我將我的SIM卡放進去後,透過3G訊號再分享出WiFi的訊號,讓我那不能使用SIM卡、3G的平板電腦也可以使用WiFi訊號。

依照目前的網路配置,我原先能夠上網的設備是筆記型電腦(Ubuntu,使用實體網路線)和平板電腦(安卓,使用WiFi);轉換成,透過王律成借我的手機(安卓,使用3G上網,並分享出WiFi)和平板電腦(安卓,使用來自3G分享的WiFi)。這樣的轉變,深深影響著我的工作,畢竟我還是習慣使用筆記型電腦工作。不過,交換學生的日子應該擁有比過去多一點點放假的權利,所以我也要慢慢將「辦公模式」轉為「邊渡假邊學習模式」,輕輕鬆鬆地進入「行動上網」的時代。

我在公車上思考,我是否已經成為那個長江後浪推前浪,死在沙灘上的前浪?我總以為「行動上網」並不是適合我的生活。在台灣,我上網的時間就是在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前面,使用平板電腦是微乎極微,甚至沒有上網也沒關係的。(我用我的平板電腦看電子書的時間,應該是多於上網。)你會發現,我花很多時間在有網路的桌電或筆電,因為這對我而言是最具生產力的組合。有著網路的安全感,你可以在天外飛來一筆的困惑或新點子時,馬上google一下;在文茜的世界週報播出後,或硬是被推出的新聞中,在第一時間掌握也是另一種安全感,前提是我有一些固定且可信賴的來源,而且這就是要必須坐在電腦前面慢慢吸收;還有一種要讓大家找得到的安全感,透過在臉書發訊息就是一種讓人知道你存在的安全感,但我不僅僅於此,有時候在收到別人的訊息、信件後,在最快時間回應就會有一種安全感,除了這個時效性外,準確性也很重要,所以標點符號也不可少,因為這是為了正確也表達語氣和情感(當然比起面對面聊天或講電話,這還是無法完全精準的表達語氣和情感);我還訂閱了世界各國電台的播客(Podcast),只要打開程式,一有更新的源頭,檔案就一直推到你的電腦裡,不需要很大的頻寬,但起碼是一般付費有線網路最低的頻寬。我簡單地結論一下,網路和電腦的組合對我的重要性:一、在習慣的工作環境(電腦)下可以解決問題(網路);二、可以在習慣的環境(電腦)下看到最新的消息(網路);三、使用習慣的輸入方法(電腦)散佈、回應及等候來自眾親友的訊息(網路);四、使用習慣的環境(電腦)接受世界各地的電台音訊(網路)。這似乎是長久以來的「習慣」,也似乎是我這前浪註定要死在沙灘上的致命傷。因為有這樣的習慣,「行動網路」是無法滿足我這樣的習慣,所以我也一直沒有進入行動網路一群。

不過,種種條件不具足的情況下,我似乎也要強迫自己將工作模式轉為休閒模式。從今天起,就開始享受「行動上網」的新生活。行動上網有一些特色,它具有隨時隨地解決問題的功能(但是怎麼樣讓手機或平板電腦知道你的問題還是不有賴於輸入方法,語音搜尋當然也是一個選項);它也具有取得最新消息的功能(但是在頻寬不足的時候,斷斷續續地看視訊,倒不如不看);它也具有和親友聯絡的功能(聯絡的方式有兩種,文字和影音,前者靠輸入方法,後者就靠頻寬);它也可以接受許多音訊(在泰國公車上聽到台灣電台廣播,我想這是行動上網唯一能夠讓我想要改進「舊習慣」的地方)。

很多人會覺得我很奇怪。習慣行動上網的人會認為我是老古板,不會與時俱進;對網路沒有什麼依賴性的人又覺得我是網路成癮。但我認為「電腦加網路」是一個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它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