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者的認知能力比單語者的認知能力佳嗎?

可以很流利地說兩種語言的,我們稱它是「雙語者」(bilingual),因為「流利」的定義太模糊,使得我們對於「雙語」(bilingualism)可以再細分,可以依其達到雙語的年紀分類,也可以依其在語言溝通的功能角色(理解他人和表達自己)分類。

由於世界上大量的移民比例,「雙語者」大量地產生。身為雙語者的好處顯而易見,包括: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更能夠進入不同文化、更了解自己的母語…等。但觀察雙語者,我們可以發現以下現象:一、語言混雜(language mixing):將不同語言的詞綴或詞彙,添加至另一個語言的句法或結構;二、符碼轉換(code switching):在一語言中的特定符號以另一語言取代。光是維持一個語言都這麼困難了,更何況雙語者有兩個語言要維持,這樣怎麼可能不會把兩個語言的詞彙和語法搞混,更甭提認知能力了!因此,雙語者或單語者(monolingual),誰有較好的學術表現,是時常被討論的問題。

過去,已經有研究指出雙語者在孩童時期,因為能夠穩定地控制兩個語言而已經證實雙語者具有較好的認知能力,比亞利托克(Bialystok)和其研究團隊於民國九十三年再發表《Bilingualism, Aging, and Cognitive Control: Evidence From the Simon Task》報告,進一步證實成人雙語者同樣具有較好的認知能力。該研究找來中年和老師的單語者和雙語者,比較他們在賽門任務(Simon task)的表現。賽門任務要求受實者針對刺激進行反應,而賽門效應(Simon effect)越小,即代表受試者所需要的時間越小且反應越正確,表示具有較好認知的控制能力。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在中年或老年,雙語者都只需要較小的賽門效應成本即可達成任務,顯示雙語者是有較優越的訊息處理能力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