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項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下,怎麼理解「難度」這個概念?三種取徑。

在項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中,要描述一個項目的「難度」和古典測驗理論(classical test theory)有不一樣的方法。在古典測驗中,一個項目的「難度」被認為是參與答題者人中答對該項目的比率,越多人答對,難度越低。在項目反應理論中,我們可以從三個取逕來理解項目的難度。

項目反應理論中的描述「難度」需要有兩個維度來定義,「樣本能力」和「答對機率」。在只有受試者只有1/0二元結果(答對或答錯)的情況下,以下圖為例,假設受試者的能力是0,則答對該項目的機率則為50%,則項目難度delta則為0。


同樣delta的概念,若在受試者的得分被評為三個等級,例如:0、1、2的時候,以下圖為例,黑色線(得0分的機率)和紅色線(得1分的機率)相交的地方,比50%小一點點的答對率;以及,紅色線(得1分的機率)和綠色線(得2分的機率)相交的地方,同樣比50%小一點點的答對率。前者往下延伸至x軸為delta1(難度為-0.5),後者往下延伸至x軸為delta2(難度為0.5)。delta1和delta2兩個節點,可以把人分成得0分、得1分和得2分機率最高的範圍。


如果把答對的機率累積起來,以下圖為例,則從50%答對率水平延伸至與黑線(得1分或2分的累積機率)和綠線(得2分的累積機率)相交(紅線為得1分、2分和3分的累積機率)後再往x軸延伸取得gamma1(難度為-0.5)和gamma2(難度為0.5)。gamma1和gamma2兩個節點,同樣可以把人分成得0分、得1分和得2分機率最高的範圍。


又或者利用預期得分,從受試者的能力去推估期可能的得分(0到2之間),當能力相同的時候,預期得分越高的項目,難度則越低;反之,難度則越高。或者,難度高的題目,給能力好和能力不好的兩個受試者去測試,能力好的受試者預期得分會高於能力不好的受試者。參考下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