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學會一個詞,是能夠聽/看得懂一個詞?或者還包括會說/寫一個詞?這兩者有什麼關係?(Nation, 2013)

當我們說一個二語學習者「學會一個詞語」時,它可能指的是很多可能。這取決於我們認為「詞語知識」的構念為何!一個簡單地分類是依據語言傳遞的方向分為可以接受、理解的被動性詞彙(passive vocabulary)知識,以及能夠產出「主動性詞彙」(active vocabulary)。Laufer (1998)比較三種詞彙知識:被動性詞彙(passive)、控制下的主動性詞彙(controlled active)以及自由的主動性詞彙(free active),三種知識分別以不同的測驗形式進行。在16歲大的學習者身上發現,被動性詞彙都是會多於主動性詞彙,而且隨著年紀越大,被動性和主動性詞彙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Laufer and Paribakht (1998)另一個研究,使用了同樣的三個測驗,比較了英語作為二語和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者的情況,發現被動性詞彙和主動性詞彙是存在相關的(二語:0.72;外語:0.89)。

Waring (1997)則比較了被動性詞彙和控制下的主動性詞彙在有較高詞彙量和較少詞彙量學習者身上的情況。他發現隨著在被動性詞彙總是大於主動性詞彙,而且隨著被動性詞彙的增加,它會和主動性詞彙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從被動性詞彙和主動性相對的比值來看,詞彙量多的學習者和詞彙量少的學習者並沒有差別。

Laufer (1998)發現英語作為二語和外語的兩群學習者在詞彙的發展上有不一樣的軌跡。對於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者而言,他們的被動性和主動性詞彙比較接近,Laufer (1998)認為可能和對於專注於語言形式(language-focused)的教學有關。


References

Laufer, B.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 same or different?. Applied linguistics, 19(2), 255-271.
Laufer, B. & Paribakht, T. S.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ies: Effects of languagelearning context. Language learning, 48(3), 365-391.
Nation, I. (2013). Testing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use. In (),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ring, R. (1997). A comparison of the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sizes of som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Immaculata, (1), 53-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