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與混雜:印尼華人音樂文化的建構與認同(蔡宗德老師演講)心得

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大陸和台灣以外,全世界第三多華人人口的地方(佔全部人口3%,約700萬人)。印尼的華人因為歷史的因素,過去並沒有好日子過。在荷蘭人殖民印尼的時候,荷蘭人利用華人來管理印尼當地的馬來人,華人逐漸累積財富之後,對荷蘭人和馬來人造成威脅,所以華人不受這兩個族群的歡迎。在1960年代,華人爭取成為印尼的少數族群,非但沒有成功,反而受到當時禁止華文的政策,將所有相關的活動轉為地下化。道教的廟把關公、媽祖通通收起,為了避免受到處罰,把佛教的觀世音菩薩請出來放在前面,把媽祖放在後面,形成聯名款。佛教被認為是印度的宗教,因此未受禁止華文政策的影響。又或者,原先用由華人組成的樂團和用閩南語演出的布袋戲,在賄賂行不通之後,改由馬來人組成樂團並用印尼語進行演出,除了後面的金援是來自華人外,其它人馬通通是馬來人。在1998年之後,公開場合裡書寫華文的禁令移除後,華文又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地湧出。印尼的幅員大,其多樣性很難以一個國家的共性去理解,加上來不同出身的華人(閩南人和客家人就有很大差別)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不同政策與不同族群的互動,其樣貌更是多彩。相較於大陸東南亞,例如:泰國、緬甸和越南,海洋東南亞的代表:印尼,還有許多地方待我們去探索。

 用印尼語發音的布袋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