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研究假設都會產生一個研究結果(或者效果),透過研究假設中兩個群體的比較,而且是有方向性預則的比較(可以是A大於B或B大於A,不可以只有A不等於B),並將這些結果轉換為能夠與其它襄究比較的單位。一個最典型、最傳統,用於在同一個問題意識下,但是不同的研究假設和研究成果的就是「效應量」(effect size、ES或效果量)。
效應量告訴我們有關每個群體相對於另一個群體的位置的概念,以統計學家的話說就是「樣本資料所得到的差異是幾個標準差」,依據效應量的大小能夠判斷具有顯著差異的研究結果是否具有實驗意義或重要性。效應量越大,研究結果的實驗意義就越大;效應量越小,研究結果的實驗意義就越小。效應量的大小代表不同群體的資料分布的差異,是否足以說明兩個體立群體的平均數差異。
在單一研究時,個別受試者的行為表現是反應變項;進行整合研究(meta-analysis)時,會將很多個相同問題的的研究結果集合起來,這時候每一個研究的效果(效應量)就是反應變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