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華語老師的語音結構入門:華語語音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發音部位圖-fix參考右圖各部位組成各語言聲母的可能性。至於華語語音則可以依「發音部位」(發音時,發生阻礙的地方)和「發音方法」來區分(發音時,阻礙程度如何?聲音如何出來?)我認為只要清楚各個部位的名字,和其對應的專有名詞,遇到問題就唸唸看,就可以判別是啥發音部位或方法了。

我用谷歌閱讀器和Feedly訂閱的RSS

結果補語vs可能補語;結果式動詞複合詞

Zippy Shut Up.補語放在動詞之後,是對動詞作補充說明的成分。補語大概可以分有五類: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程度補語和時地補語。結果補語和可能補語是相當不容易辨別的,透過在《實用視聽華語》的例子,我們就可以很快速地理解其差別。

給華語老師的泰語語音結構入門:泰語母語者發音的偏誤(漢泰韻母/母音/元音對比分析)

IMG_7993「漢語拼音」在對外華語教學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對初學華語的學習者是一個簡便的工具,但是在語音的學習上仍有不足之處,若將「o」和「e」視為個別音素,在相關的單韻母或複韻母拼音時,都可能產生混淆,產生例如:「ao」(「ㄠ」)和「ou」(「ㄡ」)以及「e」(「ㄜ」)和「e」(「ㄝ」)的情況,這時候「注音符號」就相對穩定。下面我們仍會以漢語拼音和泰語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