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語言習得在辨別跨語言影響的研究方法(Scott Jarvis和Aneta Pavlenko《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的〈Identifying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閱讀心得)


「跨語言影響」通常被視為一種顯而易見的現象,但這缺乏嚴謹的研究設計去理解它。過去,有人對於「遷移」提出兩個檢視的層次,其分別是「個人層次」和「社會層次」,前者屬於心理語言學現象,後者則為社會學現象。社會語言學現象可能會透過問卷、歷史材料,去理解人們對於語言的文法和使用,較多是外在的語言(external language)。而心理語言學則會更多關注於內在的語言(internal language)。

我讀洪歷建的《全球語境下的漢語教學》的〈海外漢語教學與教材內容的文化因素〉

面向國際學生的華語學習劇烈增加,應該考慮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方法、教材。因為語言和文化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教授語言時,針對語言與文化及其背景知識的理解就顯得很重要。高保強認為「跨文化交流」可以作為選定華語教材的文化內容,及增進華語教學中關於文化的特點。

我讀Patsy M. Lightbown和Nina Spada《How Language are Learned》的〈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關於第二語言的課堂教學,依帕西(Pasty)和尼娜(Nina)所述,有五大取向:一、一開始就正確(get it right from the beginning);二、說想說的(say what you mean and mean what you say);三、只有聽和讀(just listen... and read);四、依序地教(teaching what is teachable);五、結果要正確(get it right in the end)。

我讀洪歷建的《全球語境下的漢語教學》的〈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社會中漢語的作用〉

澳洲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家庭中使用的語言有四百多種,這包括英語、原住民語言以及來自歐、亞、中東、拉美和非洲移民的語言。華語在澳洲是使用人數最長最快速的語言,過去源自於華人和其它國家民族通婚的結果,但這樣的趨勢會漸減。這些移民和其後裔,給澳洲打了一劑強心針,因為華語對澳洲很重要,作為世界語言而言,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