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創想學院的泰語教室:四個泰語學習短片

我參與了Mi創想學院的短片錄製,錄製了四個單元的泰語學習短片,我講話很多吃螺絲,但是剪接和製片把很多不好的地方剪掉了。

我讀《How Science Takes Stock: The Story of Meta-Analysis》:如果只看p值的話…

當p值小於.05的時候,進行假設檢定的人就可以推論實驗組和對照組有差異的機會在20次當中,只會有不到1次。而當我們真得遇見這樣的可能性時,我們就可以大膽地說實驗組和對照組確實存在差異。但是僅僅透過點估計(point estimate),很可能因為抽樣誤差而對於實際的情況有誇張或不足的推論。只看統計顯著性的p值,是無法告訴我們差距大小。

在R進行兩比例值的比較

比例值資料是二項類別資料,族群資料之特徵只有兩種觀測值,如資料只有雌與雄、死與活、答對與答對。這些是沒有度量衡的測定單位。把其中一種特徵當成0,另一個特徵當成1,整個資料只有0和1兩種觀測值。這樣的族群稱為二項族群(Bernoulli population)。其平均數為p,而變方則為pq。

我讀陳振宇的《整合分析》:效應量


每一個研究假設都會產生一個研究結果(或者效果),透過研究假設中兩個群體的比較,而且是有方向性預則的比較(可以是A大於B或B大於A,不可以只有A不等於B),並將這些結果轉換為能夠與其它襄究比較的單位。一個最典型、最傳統,用於在同一個問題意識下,但是不同的研究假設和研究成果的就是「效應量」(effect size、ES或效果量)。